<big id="6onx0"><nobr id="6onx0"></nobr></big>
    <strike id="6onx0"><sup id="6onx0"></sup></strike>

    <code id="6onx0"><small id="6onx0"></small></code>
    海東日報首頁

    深耕“三農”沃土 奮楫鄉村振興

    2023-02-27 10:06:52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本報記者 李富生 攝影報道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公開發布,傳遞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海東市農民奮躍而上、開始新一年的耕耘,廣袤鄉村展現出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當前正值春耕備播時期,在海東市平安區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放眼望去,有清理農田殘膜、拉運化肥的,有購買儲備農資、檢修調試農機的,還有推著旋耕機,忙著翻地的,處處一片備耕春播的繁忙景象。

    正在田里干活的三合鎮三合村趙大爺積極性比往年還高,今年黨和政府不僅給村民免費提供播種機,還有農機站的專業技術員進村入社為農機操作手、農機技術人員培訓提供技術指導。

    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海東市各地區各部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一個個生動場面匯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

    糧倉穩 農業更加高質高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

    2022年,海東市始終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守好糧食安全底線、耕地保護紅線。完成耕地“非糧化”整治3133.33公頃,復耕復種撂荒地3800公頃,建成高標準農田6600公頃。播種各類農作物21.17萬公頃,糧、油、菜產量分別達51.2萬噸、12.1萬噸、72.4萬噸,均占全省一半左右。一產增長4.5%。實現農畜產品銷售收入64.6億元,農業對全省貢獻度持續提升。

    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鄉村產業“接二連三”,依托鄉村特色資源,海東市在做好“土特產”文章的同時,一批凸顯地域特色的農業品牌越來越亮。過去一年,全省最大的供港菜薹基地擴容近466.67公頃,輸出供港蔬菜2.1萬噸。10萬頭(只)牦牛藏羊“西繁東育”基地有序推進,養殖基地達184家。新建脫毒馬鈴薯、雜交油菜制繁種基地6666.67公頃,各類制繁種基地累計2萬公頃,占全省總量的一半,全市良種覆蓋率95%以上。雙低油菜種植、高原露地冷涼蔬菜綠色生產項目獲批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


    今年,海東市將持續做大一產。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和耕地保護紅線。各類農作物播種面積將保持在20.93萬公頃以上,特色優勢作物播種面積保持在85%以上。持續發展現代農業園區,重點培育農牧業龍頭企業和帶動性強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健全種養殖生產、精深加工、倉儲物流、內外銷售產業鏈條,持續擦亮高原、綠色、有機、富硒品牌,確保一產增長4.8%左右,進一步提升海東農業對全省的貢獻度。

    環境美 農村更加宜居宜業

    習近平總書記為鄉村發展指明方向:“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怎么建?海東市一方面加強“硬件”建設,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另一方面在“軟件”上下功夫,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推行移風易俗,改善鄉村治理,提升鄉風文明。

    走進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新村,道路寬敞整潔,垃圾分類處理,農家庭院潔凈有序。班彥新村黨支部書記仲關因保介紹,這段時間社區一直在整治提升人居環境,加快從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邁進的步伐。

    小村莊折射大變化。過去一年,海東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八大行動”,完成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工程1.1萬戶,推進6個美麗城鎮建設,建成128個美麗鄉村和19799座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廣袤鄉村更美麗。

    “路一通,村里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駛上‘快車道’。”平安區石碑花海景區負責人馬海龍說,之前出入花海景區的土路狹窄坑洼,現在來景區游玩的游客通過新修建的旅游公路直達景區門口,特別方便,這對村里發展旅游產業有很大幫助。

    路通百業興,路暢百姓富。2022年,海東市新改建農村“四好”公路310.3公里,G109區際改擴建、西互一級、樂化高速樂都至瞿曇段建成通車,G341加西高速、大清高速、G109小峽口改建工程、G6京藏高速互通工程、民小公路核心區段連接線工程加快實施。

    路更寬了,產業更活了,就業門路更多了……農民身邊的“關鍵小事”陸續辦成,匯聚成海東大地山鄉巨變。今年,海東市將新改建“四好農村路”300公里,穩妥推進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新建8000戶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工程。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再建100個高原美麗鄉村和1個美麗城鎮,加快官哈公路官燕段等交通建設項目,加快補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短板。

    生活好 農民更加富裕富足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撤地設市的十年來,海東市農村經濟依然占主導地位,農業占據了青海農業的半壁江山。近年來,海東市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目標,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擺在重要位置,多措并舉,加強幫扶,挖掘潛力。2022年,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71元,同比增長5.3%;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繼續縮小。

    在去年面對疫情、汛情等諸多超預期因素沖擊的情況下,這份成績單格外沉甸甸。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互助縣塘川鎮高羌村將蔬菜產業作為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共建有124棟溫室大棚,參與種植的經營農戶有110戶,主要種植茼蒿、苦菊、韭菜、油麥菜、小油菜等20余種葉菜類蔬菜。“種植的蔬菜品種比較多,有六七個品種,一年能掙5萬元,大棚蔬菜種植增加了收入,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改變了我們的家庭。”村民李得成說。

    平安區白沈溝富硒蔬菜種植示范園,借助富硒土壤資源,高原的土地長出了葡萄、甜瓜,從昔日的“老三樣”到今天的特色農業“遍地開花”,海東市在群眾收入上實現“翻番”,找到了打開共同富裕之門的“金鑰匙”。

    今年,海東市將聚力打造全省支柱,加快脫毒馬鈴薯雜交油菜制繁種基地、牦牛藏羊“西繁東育”基地、供港菜薹生產和高原冷涼蔬菜基地建設,不斷提升農業在全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中的海東份量。同時,統籌抓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確保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在87%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城鎮新增就業9000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9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站在新征程上,海東市將持續做好“三農”這篇大文章,在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中打頭陣、挑大梁、勇當排頭兵,把廣袤農村建設成廣大農民的幸福家園,讓鄉親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在希望的田野上奮力書寫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2、已經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020久久久久国产线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