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hd5nb"></pre>

      <th id="hd5nb"><video id="hd5nb"></video></th>
      1. <big id="hd5nb"></big>
        1. <code id="hd5nb"><nobr id="hd5nb"><track id="hd5nb"></track></nobr></code><code id="hd5nb"><nobr id="hd5nb"><sub id="hd5nb"></sub></nobr></code>

            海東日報首頁

            人大代表建言獻策

            2023-02-17 10:33:48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做優做強土族盤繡產業


            哈承清:市人大代表、互助土族自治縣文化館副館長

            “我建議成立盤繡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盤繡產業化、時尚化、國際化、品牌化發展目標,大力扶持土族盤繡特色民族手工藝企業,讓盤繡煥發勃勃生機。”市人大代表、互助土族自治縣文化館副館長哈承清表示,互助盤繡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為“金盤繡”“素隆姑”等盤繡品牌開辟了新方向,帶來了新希望。

            盤繡是互助縣乃至海東市的傳統產業,既承載著獨特的民族歷史文化,也承載著鄉村致富的夢想。哈承清認為,當前互助盤繡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難點,主要體現在營銷模式單一、產品缺乏創新、主體定位不清、人才素質偏低等方面,這些都制約著盤繡產業的發展。

            為發展壯大土族盤繡產業,哈承清建議,建立健全管理體系,積極培育本土品牌,在打造產業聯合矩陣中對優秀引領企業品牌進行政策扶持,幫助企業進行宣傳、推廣、展示,整合省內外盤繡企業資源搭建產業平臺,以舉辦國際性、國家級文化產業對接、展覽和研討活動等方式,促進合作交流,引導企業根據各自優勢將盤繡產品市場細分,做優做強。同時,要積極引導企業持續全面深入探究盤繡文化,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盤繡產品的實用性和時代性。從就業培訓、在崗培訓、公眾研學體驗等方面入手,構建多層次產業人才培訓體系,設計更具土族盤繡特征的高質量產品,助力盤繡市場的有序發展。 (本報記者 巴迎桂 攝影報道) 

            持續加強中醫醫院建設


            茍廷鵬:市人大代表、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

            近年來,海東市城鄉衛生面貌明顯改善、醫療衛生單位的設備更具現代化,中醫藥事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雖然全市中醫醫院已有一定規模,但縣市級高質量的中醫醫院少,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就醫和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目前,全市還沒有三級中醫醫院,所以我建議,在完善現有中醫藥服務體系上,持續加強中醫醫院建設,在全市建設一所綜合性、高水平的區域性三級中醫醫院。同時,發揮好中醫藥養生保健和治未病特色優勢,將養老與中醫特色健康管理、健康服務與社區康養項目等領域深度合作,結合雙方資源優勢,共同為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健康狀況的老人提供醫養護一體化服務,實現養、醫、護的融合發展。”茍廷鵬說。(本報記者 蔣暉 攝影報道) 

            加快水利項目落地實施


            韓守仁:市人大代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積石鎮西溝村黨支部書記

            循化縣文都藏族鄉距離循化縣城30多公里,區域內水資源相對豐富,但由于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較低,導致兩鎮一鄉(積石鎮、街子鎮、文都鄉)近3萬名群眾的供水、人畜飲水及灌溉存在困難,尤其是孟達山、塘才山、江家拉卡、西溝等淺山地區基本靠天吃飯,得不到適時灌溉,導致土地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糧食、油菜、玉米等農作物產量低。我建議從市級層面積極對接上級部門,將德隆水庫建設納入規劃,爭取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加快德隆水庫研究和建設前期工作進展,推動工程早日開工建設、早日發揮工程效益,解決周邊鄉鎮的灌溉難問題。(本報記者 李曉娟 攝影報道) 


            加強農業技術服務隊伍建設


            仲海順:市人大代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畜牧獸醫站站長

            順應環保政策導向,近年來,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打造以崗察高原牦牛養殖基地為主的萬頭(只)牦牛藏羊集群基地,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7個、家庭農牧場20個。與之不相匹配的是,目前循化縣農牧民文化水平低,特別是留守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這一部分人更是明顯,很大一部分村民文化程度低,運用新技術的能力較差。同時,服務農村農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欠缺、老齡化嚴重,服務指導能力不足。為此,我建議加強鄉村人才和農業科技服務專業技術隊伍建設,從根源上解決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最迫切的問題,推動鄉村振興。(本報記者 李曉娟 攝影報道) 

            建立健全讓農民獲益的產業體系


            馬春霞:市人大代表、化隆回族自治縣初麻鄉黨委書記

            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農牧結合縣,全縣總耕地面積為3.66萬公頃,草場總面積為21萬公頃,養殖大戶超2000余家。針對化隆縣適合發展種養殖的特點和優勢,省市各級層面每年都在加大對龍頭企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的扶持力度,有效地加快了“四地”建設的推進,但從整體來看,普通農民增收效果不明顯,讓眾多小農戶盡快融入農業現代化體系中,共享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成果是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客觀要求。

            因此,我建議,在現有扶持政策的基礎上,繼續增加扶持資金額度,擴大扶持范圍,發揮好黨支部的引領作用,確保利益聯結“聯得牢”,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確保利益聯結“聯得好”。同時,鼓勵和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打造標準化、規?;?、專業化生產端,提升初級農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條,有效推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向全產業鏈邁進,帶動就近就業,讓農民更多地分享產業改革帶來的增值收益。(本報記者 祁樹江 攝影報道) 

            加快城市燃氣管道更新改造

             
            董海忠:市人大代表、海東平安華潤燃氣有限公司總經理

            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不斷推進,城鎮中老舊小區的相關配套設施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脫節現象,和目前先進的配套設施有一定的差距,有些設施的老化問題甚至還存在安全隱患,對小區居民的安全造成威脅。然而燃氣管道的老化就是造成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人大代表、海東平安華潤燃氣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海忠表示,老舊小區的燃氣管道由于其特殊性,其使用時長一般和小區的建成時間是一致的,有的甚至使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完全屬于超負荷運轉,導致漏氣。同時,由于冬季晝夜溫差大,也會加劇燃氣管道的老化問題,影響其使用性能及壽命,給居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董海忠說:“城市老舊燃氣管道的改造工程是一項非常好的惠民措施,不但能改善城鎮居民的用氣體驗,也能解決老舊燃氣管道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所以,我建議應當由相關部門牽頭,會同天然氣公司對城區天然氣管網開展走訪調研,并制定相關改造方案,加快城市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作,推進民生工程建設。”(本報記者 蔣暉 攝影報道) 

            傳承創新美食文化助力旅游經濟復蘇

            馬忠彪:市人大代表、民和海鴻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隨著疫情的結束,文旅行業也迎來了復蘇,而飲食文明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明現象,是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它可以滿足旅游者的多種需求,同時也可以促進旅游地的經濟開展,在旅游產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市人大代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海鴻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忠彪表示,飲食文化作為一種傳統的民俗,對地方而言是一種獨特的旅游資源,全面加強旅游文化建設,提升旅游飲食文化品位,對于提高旅游行業素質,增強市場生存能力和競爭力,能夠促進旅游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對此,馬忠彪建議文旅部門進一步注重美食文化傳承和創新,不斷增強美食文化品牌建設,增強美食文化對旅游的吸引力,促使美食與旅游相加起到“1+1>2”的效應。同時希望在市級層面舉辦大型文體活動時加大對民和旅游以及“食在民和”的支持,提高民和傳統美食文化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本報記者 郝志臻 攝影報道) 

            全面推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

            馬玉忠:市人大代表、化隆回族自治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化隆縣職業技術學校開設有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平面設計、烹飪類中西面點和酒店服務與管理等7個專業16個教學班,現有教職工54名,教師編制5名。截至2022年12月底,職校學生3470人,其中全日制學生555人,特殊教育學生注冊24人。”市人大代表、化隆回族自治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馬玉忠向記者介紹道。

            馬玉忠告訴記者,目前,中等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市教育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與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大國工匠,而培育大國工匠,離不開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如今化隆縣職業技術學?;具_到辦學規模飽和狀態,“十四五”期間計劃新增職校生1000余名,現有校舍無法容納應招學生,校舍嚴重緊缺會出現大班額問題,教育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馬玉忠建議,加大各中職學校的基礎設施投入,盡快解決各中職學校的學生宿舍、教室不夠等硬件問題,同時,科學制定普職分流比例,擴大普高招生規模,并加強職高教學和管理質量,全面推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緩解家長焦慮和學生壓力,進一步促進海東教育健康發展和人才振興加快發展。(本報記者 祁樹江 攝影報道) 

            加強縣級公立醫院人才隊伍建設


            李萬峰:市人大代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院長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醫療領域競爭日趨激烈,患者對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鶎俞t療機構連接著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最后一公里”,擔負著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等工作。市人大代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院長李萬峰表示,作為一名基層衛生系統的人大代表,他將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錨定創建三級乙等醫院目標,持續推進“科技興院、人才強院”戰略,加強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衛生健康事業的新期待。并就縣級醫院的發展提出建議,希望市級層面加大對縣級公立醫院的資金支持力度,用于選聘省內專家或引進人才,加大對醫院薄弱??频闹С?。讓老百姓生病不跑路,在家門口安心治療。(本報記者 郝志臻 攝影報道) 

            推動民和-紅古創新發展先行區建設

            張連生:市人大代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近年來,“蘭州—西寧城市群”市場一體化發展備受矚目。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作為全省東大門,是蘭西城市群建設上的重要節點城市。一直以來,民和縣、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全面貫徹國家發展戰略和城市定位,兩地積極互動交流,在很多方面都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民和縣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題,在產業發展、城市建設、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均形成了鮮明的發展特色,呈現出“前景明、態勢好、氛圍濃”的良好局面。

            市人大代表、民和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張連生在本次“兩會”上就兩地的發展提出了建議,他希望能夠在市級層面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更好地發揮民和—紅古創新發展先行區在蘭西城市群建設中“一子落而滿盤活”的戰略意義,希望兩地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共贏。(本報記者 郝志臻 攝影報道)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2、已經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020久久久久国产线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