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hd5nb"></pre>

      <th id="hd5nb"><video id="hd5nb"></video></th>
      1. <big id="hd5nb"></big>
        1. <code id="hd5nb"><nobr id="hd5nb"><track id="hd5nb"></track></nobr></code><code id="hd5nb"><nobr id="hd5nb"><sub id="hd5nb"></sub></nobr></code>

            海東日報首頁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2023-03-27 09:32:35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本報記者 郝志臻 張璐 攝影報道

            寬敞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房屋、洋溢喜悅的面龐……走進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西溝鄉,一幅鄉土氣息濃郁、人居環境優美、百姓生活富足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建引領是保障。近年來,西溝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紅色引擎”作用,緊盯鄉村振興戰略,縣鄉村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同步推進,全面推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加速跑”。

            ●強村富民有了“主心骨”

            從無村集體經濟特色產業到黨建引領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示范村,西溝鄉麻地溝村用了一年時間。

            2020年,面對沒有集體經濟特色產業這一村情,麻地溝村黨支部書記寧智勇先從黨員抓起,抓實“三會一課”、固定黨日活動,帶領全村黨員到古鄯鎮山莊村、馬場垣鄉下川口村等共享陣地開展紅色教育,聽取全體黨員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意見建議。這一舉措,不僅增強了支部的凝聚力,村里還利用廢舊養殖場發展起了食用菌種植產業。

            “只有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以村集體為村民謀利為民造福,黨支部凝聚力號召力才會更強,廣大村民就會更加堅定信心。”寧智勇說。2020年,麻地溝村爭取中央財政扶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50萬元,整合村集體原有養殖場拆遷補償款47萬元,讓一座1224平方米的玻璃節能溫棚拔地而起。

            初期,為了解決資金緊張這一難題,寧智勇帶領村“兩委”成員、黨員及家屬義務投工投勞,讓他們個個成為溫棚蘑菇種植的行家里手。

            “以前因為要照顧老人和孩子沒辦法外出務工,現在家門口的種植大棚里就能打工掙錢,村民們都愿意來,熟練點的一天能掙150元哩。”正在溫棚點種的農戶王延青說。

            種植大棚不僅帶動了20名村民就業,去年還為村集體經濟增加40萬元收入。隨著玻璃節能溫棚的順利實施,2021年,麻地溝村又爭取鄉村振興試點村項目資金835萬元,流轉土地1.27公頃,繼續擴大規模,修建了5棟冬暖式現代日光溫棚,1處食用菌標準化生產車間,保鮮庫、冷庫等配套設施。

            “去年,我們培育蘑菇的所有環節都靠人力,生產量小,蘑菇總是供不應求,今年我們準備加快生產進度,啟用全自動化生產車間,產量能提升5倍,生產總值預計能達到270萬元。”寧智勇介紹說。

            除了發展村集體經濟,寧智勇還帶領全體黨員干部翻修了村里的小廣場,用村集體經濟收入為全村村民繳納了一年的水費。“集體強、跟著走”,麻地溝村通過黨群合力,已形成了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良好局面。

            ●油菜地里開出“致富花”

            1994年出生的韓玉杰在民和縣新一屆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中,成為最年輕的村黨支部書記。選舉結果公開那天,面對全村1009人的期許,26歲的韓玉杰真正體會到了肩上擔子的分量,他下決心要干出一番成績來。

            “作為黨支部書記,就要把黨員隊伍帶好,把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解決好,利用本村優勢資源,發展村集體經濟,實現集體強群眾富。”韓玉杰說。

            在他的帶領下,山莊村通過推動陣地亮標識、黨員亮身份、崗位亮職責、黨建亮績效,不斷擴大黨建工作影響力,增強了黨員的榮譽感、歸屬感,同時,將群眾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爭取項目資金,完成道路硬化3.5公里、維修橋梁3座,改造高標準農田80公頃,140戶農戶享受了電暖炕項目,203戶農民的房屋正在進行提升改造。

            “別看韓書記年輕,干事創業還是有想法、有魄力,去年,在韓書記的勸說下,我種了18畝油菜籽,一年賺了3.6萬元,收入增加了一倍。”村民白六十九樂呵呵地說。

            在山莊村像白六十九這樣通過種植油菜籽增加收入的村民有很多。以前,山莊村村民大多以小麥、玉米種植為主,收入難以提高。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答案是農業結構調整。

            山莊村靠近南大山,氣候條件好,還有肥沃的黑土地,種植油菜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韓玉杰通過考察,決定動員村民種植油菜籽。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做出樣子看。”2022年,韓玉杰帶頭種植了1.33公頃油菜籽,當年秋季,他的油菜籽就獲得了大豐收,畝均純利潤近2000元,給村民作出了良好的示范。種植過程中,韓玉杰又召開群眾培訓會議,請專家到田間地頭指導。今年,韓玉杰又帶頭承包了20公頃土地并動員80戶群眾繼續種植油菜籽,免費為群眾發放地膜、油菜種子。

            為了保證在群眾增收的基礎上,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去年,山莊村通過爭取省級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39萬元,修建完成食用成品油加工車間。黨支部動員群眾種植油菜籽,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再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以高于市場價進行回收,給村民們吃了“定心丸”。“通過這種‘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既可以增加村集體經濟,又能鼓足群眾腰包。”韓玉杰信心滿滿地說。

            ●綠色經濟帶來“就業潮”

            早春時節,迎著陽光,沿著西溝林場的鄉間小道,慢走在高大的楊柏之間,徐徐清風讓人心曠神怡。

            涼坪村依托天井峽景區、西溝林場等自然環境和區位優勢,成為很多游客夏季避暑游玩的不二選擇。

            對于涼坪村“當家人”、返鄉大學生馬玉琴來說,如何利用本村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解決困難群眾就業問題,是對她的一項重大考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順勢發展綠色經濟,這兩天我們正在組織保潔員、黨員對道路兩旁的花圃進行清理、修整,計劃補植各類花卉3300平方米,在道路沿線、庭院等栽植樹木1.1萬株,著力扮靚鄉村顏值,迎接夏季旅游旺季。”馬玉琴介紹說。

            近年來,在民和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涼坪村立足本地資源,搶抓政策機遇,先行先試,以鄉村生態旅游為主導,將“沉睡”的林地資源變成了“真金白銀”,游客接待中心、民宿中心、燒烤營地、樹屋樂園營地等休閑娛樂中心相繼建成落地,為本村群眾提供了40多個就業崗位,每年還可為村集體增加20余萬元的收入。

            “馬上就要到夏天了,我要把院子再修整一下,把農家樂打掃得干干凈凈,趁著旅游旺季再賺點錢貼補家用。”涼坪村村民蘇有福笑著說。

            憑借豐富的旅游產業資源,馬玉琴還動員附近群眾大力發展庭院經濟,通過養殖土雞、草膘羊、納手工鞋墊等方式,將本村農特產品賣給有需要的游客,以此增加群眾收入。

            “我們要讓這里成為天然氧吧、休閑勝地,打造集休閑旅游、森林康養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示范村,讓群眾在村上就業,在家門口致富。”談起下一步的打算,馬玉琴滿懷信心。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擘畫了新藍圖,民和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五個年”活動更為下一步工作指引了方向,西溝鄉將充分發揮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全面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2、已經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020久久久久国产线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