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鶴唳華亭》《大明風華》……一年來,一批制作精良、各具特色的古裝網劇在各大視頻平臺熱播,預示著古裝網劇創作邁上新臺階。
專家認為,這些網劇憑借精彩的劇情、精細的制作贏得觀眾口碑,弘揚傳統文化之美、宣揚正確歷史觀和價值觀,不僅拓展了中國歷史文化的表達維度,也讓觀眾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不朽魅力。
回眸近年來的網劇創作,以唐宋明清四個朝代為書寫對象的劇集都出現了代表作品:《長安十二時辰》既講述了“保衛長安”的精彩故事,又展現了盛唐的繁華美麗;《鶴唳華亭》細致挖掘歷史細節,呈現出秀麗典雅、優美含蓄的宋代美學風范;《大明風華》以歷史上真實的人物和故事為藍本,描繪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大明歷史;《延禧攻略》對清朝生活進行精細復刻,引發觀眾興趣。
《鶴唳華亭》導演楊文軍認為,古裝題材仍是當下網劇創作的重要陣地。尊重歷史邏輯、反映歷史風貌、弘揚傳統文化,這既是觀眾的渴求也已成為創作者自覺追求的目標。
“我們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來編織故事,盡量做到有跡可循。”《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坦言,從創作之初就本著講好“中國故事”的初衷,自己要做的是“努力想還原大唐的一天”,打造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歷史題材作品。
無論是古裝戲、近代戲還是現代戲,創作邏輯都要落腳到現實生活之中。
“通過鏡頭呈現出的服飾之美、禮儀之美、語言之美、書法之美,充分呈現出中國古典文化的美學內涵,也彰顯了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說。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易凱認為,以《鶴唳華亭》為代表的古裝網劇對于古代歷史的描寫,開闊了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認識歷史的眼界,突破了對歷史文化的故事表達,也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傳播。
在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黨委副書記朱傳欣看來,古裝劇對于歷史事實和傳統文化的尊重,外化于表達上的嚴謹考究和審美追求,讓觀眾看到傳統文化不一樣的打開方式。
與此同時,古裝網劇也為傳播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新的載體。
《長安十二時辰》首次以“付費內容”形式在北美地區上線;《鶴唳華亭》落地海外多個平臺,20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可以與國內觀眾同步追劇,創下了國劇出海新紀錄……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所副所長朱新梅表示,這些網劇滿足了海外觀眾了解中國文化的需求,傳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了包含家國情懷在內的中國精神。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說,優秀古裝網劇在創作上別開生面,真善美的價值取向、歷史氛圍的還原營造等,有益于培養觀眾汲取歷史智慧、鑄造精神人格、提升審美修養。這表明,兼具藝術真實、正劇品相和文化內涵,已成為古裝劇探索的新方向。記者 史競男